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黃金入藥 古今中外都不少

黃金入藥 古今中外都不少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9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北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張碧華


說起黃金入藥,最早要追溯到道家養生。在中國古代,道家的煉丹師曾爲尋覓長生藥進行過很多努力,不老金丹就是黃金煉就。其實,黃金入藥並不罕見,直到現代,臨牀上仍然有金藥在使用。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金以種種形態入藥,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

黃金入藥 古今中外都不少

用金治病的歷史最早始於中國,據推測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我國古人對金藥的推崇和使用,與中國古典哲學中“取象比類”的思維密切相關。中醫學認爲中藥的物象特徵與其藥性息息相關,因此在認識藥物過程中,往往通過對外形、性狀、質地等特性進行關聯類比,進而推測藥性。人類發現金以後,直觀地認識到了金有“不朽性”(惰性金屬的抗氧化性),由“不朽”聯繫到人的長壽與永生,從而產生了服食黃金以求長生不老的想法。

以金入藥,在我國自古就有大量典籍記載。如唐代《藥性論》記載金箔入藥可“主小兒驚傷,五藏風癇,失志,鎮心,安魂魄”。明代《本草蒙筌》載金屑可“除邪殺毒,退熱驅煩,安魂魄,養心神”。金藥不僅用於內服,還可用於外科治療。明代《本草經疏》記載:“磨細屑,挑開疔瘡頭上,沒入,能拔疔根。”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古人不能完全理解其醫學原理,但大都可從現代研究中找到科學合理的解釋。如《海藥本草》記載的金藥可治療“肺損吐血”,在1890年,由德國細菌學家科赫證實金化合物對結核桿菌有抑菌作用。《本草再新》載金藥“利關節”,現代臨牀上發現,金製劑是一種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有效製劑。又如《本草綱目》指出,以金物熱熨可治水銀入肉,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汞遇較高溫度可蒸發,被金捕集生成金汞齊合金,從而可解水銀之毒。

黃金入藥 古今中外都不少 第2張

在今天,臨牀上仍有不少應用金的中成藥,如有“中醫三寶”之稱的“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具有鎮靜安神功效的“琥珀抱龍丸”“安神鎮靜丸”等,均含金。由於黃金價格昂貴,現代應用中對部分含金的中成藥進行了劑型改良,有些去除了金成分。如“安宮牛黃丸”就分爲包金箔和不包金箔兩種製劑,不僅價格相去甚遠,臨牀療效也有一定差異。需要注意的是,“安宮牛黃丸”外包的金箔不僅能夠起到密封、防止氧化和吸潮的保護作用,本身也具有鎮心、安神、解毒、豁痰鎮驚的功效,是可以服用的,建議服藥時將金箔搗碎後與丸藥同服。此外,西藥如金諾芬,作爲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口服金製劑,可有效阻止或減緩關節的進一步損害。

黃金入藥 古今中外都不少 第3張

需要注意的是,金藥可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在衆多典籍中,就有“金有毒”“金箔亦不可多服”等記載,說明醫家對金藥的毒副作用自古就有深刻認識。現代研究發現,金製劑可引起腎小球腎炎和腎病綜合徵,還可導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以及紫癜等。因此在臨牀上應用金藥時,必須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