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人物:曹慶久,出診帶着百寶箱

人物:曹慶久,出診帶着百寶箱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50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病房主任曹慶久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門診樓一層的第11診室中,兒童病房主任、兒童精神障礙治療專家曹慶久正在出診。

“你一直唸叨的‘白熊’是《鐵嶺雄風》裏的白熊嗎?是糰子嗎?”

“陳勝吳廣起義是哪一年?”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的下一句是什麼?”

這些都是發生在曹慶久診室中的對話。面對一些不願意交流的患兒,已過不惑之年的曹慶久總能夠抓住他們的興趣點,由此作爲打開“話匣子”的切入點,快速地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有些孩子心裏有壓抑和瘋狂的想法,但是不願意說出來,曹慶久常常會拿自己作爲引子:“誰都有不好的想法,我也有啊,比如我有時候想去搶銀行,但是我沒有去做。”孩子聽到這番話被逗樂了,立馬把曹慶久當成了自己的“同類”,也就自然地把隱藏在內心的想法說了出來。

問診過程中,“說不清”“沒有爲什麼”是經常聽到的回答。與成年人相比,兒童精神病患者在主訴上存在更多的困難,除了需要更加耐心和細心的詢問之外,還需要細緻的觀察。爲此,曹慶久特意在診室裏放了一個“百寶箱”,裏面裝了各式各樣的玩具——動物模型、小汽車、積木、機械娃娃等。遇到一些特殊患兒,曹慶久會拿出玩具給他們玩,並在旁邊仔細觀察他們的眼神、表情、動作、語言,還會蹲下來陪他們一起玩,跟他們交流。

人物:曹慶久,出診帶着百寶箱

專心研究“分心”1999年,曹慶久從南京醫科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專業畢業。2002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來到我國兒童精神衛生專家王玉鳳的門下學習,從此開始了他的兒童精神病學之路,進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臨牀及基礎研究。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在我國稱爲多動症,患兒表現爲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學齡前兒童的患病率爲5%左右,這些症狀並不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消失,成人中仍有2.5%的患病率,明顯影響患者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後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但是,由於多動症可以改善,患病兒童和正常孩子差別不大,家長往往認識不夠。兒童期多動症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有時,還會使高肇事率和犯罪率伴隨他們的一生。

爲此,曹慶久積極接受各類媒體採訪、錄製科普節目、撰寫科普文章、在相關的節日做宣傳和義診活動……他說:“‘認識’是診療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患者一旦認識到自己患的是精神心理障礙,改善起來就會相對容易。”

人物:曹慶久,出診帶着百寶箱 第2張

盡力幫助每位患者每週二和週五中午十二點半,曹慶久一開診,就會涌上來一羣要求加號的患者,這其中,大多是以前的老病人。曹慶久一邊給他們加號,一邊叮囑:“加的號可能看的比較晚,不要着急。”隨後,曹慶久會先挑出那些初診患者,在詳細詢問病情之後,給他們開出需要的檢查化驗單,幫他們儘早檢查,儘可能在一天之內看完病,免受奔波之苦。

對於病人的合理要求,曹慶久總是儘量滿足,堅持出診直到最後一個病人離開。經常是檢查室、藥房都下班了,門診樓幾乎都沒有人了,甚至到晚上八九點,曹慶久診室房間的燈還亮着。

曹慶久說:“當年我剛來北醫,第一次跟王玉鳳教授出門診的時候,就被她的敬業精神震驚了。她的門診經常從早上八點一直持續到下午三四點,中間沒有吃飯及休息的時間。”相較於術,心最重要作爲精神科大夫,經常會在診療中遇到患者的牴觸,部分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在精神或心理方面存在問題,這個時候,“擱置爭議,不扣帽子”是最明智的選擇

人物:曹慶久,出診帶着百寶箱 第3張

兒童精神病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兒童的問題,可能更多反映的是整個家庭的問題。曹慶久說,作爲醫生,重要的是從解決患兒的問題出發,和家長尋找共同點,針對他們和家長的需求進行治療。“家長可以不承認自己有問題,但是他們一定是關心孩子、愛孩子的,我們耐心引導,很多家長還是能夠接受的。”這是曹慶久在臨牀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但有時候,不免也會產生挫敗感。曹慶久承認:“一些患者症狀改善很慢,也不跟人交流,對外界的環境沒有什麼反應。面對這些患者,我有時候也會着急,但是着急有什麼用呢?”他說,面對精神科患者,我們需要更多的付出、耐心和愛心,這其中,相較於“術”,“心”纔是最爲重要的。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