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這些生活中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沒

這些生活中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沒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50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對於食品方面的謠言,例如塑料大米、麪條裏摻膠、蝦頭裏有寄生蟲、國產食鹽中的添加劑堪比砒霜等等,那麼這些都是真的嗎?那在我們生活方面有哪些謠言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TOP1:麪條裏有膠不能吃(錯)

所謂的“膠”其實是麪筋(對)

謠言:一位女性消費者向觀衆展示,一把泡了一上午的麪條,手一捏,搓一搓,就形成了一塊像“口香糖”一樣的東西,無法溶解,十分有彈性。爲此,這位消費者斷言,“這麪條裏肯定有膠”。

這些生活中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沒

闢謠

中國農業大學跟記者說:她小時候就掌握了用麪粉做“泡泡糖”的技巧。彼時,物資匱乏,泡泡糖成了“奢侈品”。爲了能吹泡泡,她就拿一塊麪團放在水裏洗,從而得到一塊類似“泡泡糖”的彈性物質,其實這個彈性物質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麪筋。

專家說,小麥蛋白質包括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不溶於水,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麪筋蛋白。麪筋蛋白中有大量二硫鍵互相交聯,使它不會輕易分散於水。

那麼,麪條裏是否可能加“膠”呢?專家指出,爲了讓麪條筋道,麪條裏可以添加“沙蒿膠”等天然植物膠,這是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允許添加的,在標準限量範圍內使用,是安全的。此外,麪條製作時常常加入氯化鈉(食鹽)、碳酸鈉(純鹼),都是爲了讓麪條中的麪筋蛋白網絡增強,口感更筋道,這是各國法規所許可的。

TOP2:蝦頭白線是寄生蟲(錯)

白線爲公蝦生殖腺,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對)

謠言:一個有關蝦感染寄生蟲的小視頻近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一人剪開蝦頭後,用牙籤挑出兩條細長的白線,視頻製作者聲稱這是蝦的寄生蟲肝吸蟲,並告誡廣大網友以後少吃蝦。

闢謠

據有關專家介紹,視頻裏,蝦頭的白線並不是寄生蟲,而是公蝦的生殖腺——輸精管,未成熟的輸精管無色透明,成熟的公蝦爲乳白色。蝦的生殖腺主要成分爲蛋白質,完全可以食用。

視頻中的人說這個白色的東西就是肝吸蟲,但是專家表示,在魚肉蝦肉中是存在肝吸蟲的,但是這些寄生蟲也不是每個魚蝦中都存在的。關鍵的是這類寄生蟲非常的小,一般我們肉眼都是看不到的,必須要通過顯微鏡看才能夠看見。肝吸蟲感染淡水魚蝦的機率比較的高,海水魚蝦一般很難感染。

此外,雖然魚蝦裏可能有寄生蟲,但經過充分加熱後,各種寄生蟲會被完全殺死,公衆可以放心食用。不過,對於很多人認爲在食用生魚或生蝦時,用醋和芥末就可以殺死寄生蟲的觀點,專家指出,並不足取,純粹是心理安慰。

這些生活中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沒 第2張

TOP3:國產食鹽“添加劑”堪比砒霜(錯)

亞鐵氰化鉀是合法食品添加劑(對)

謠言:近日,網上瘋傳一篇文章稱,國產食鹽裏面有種可怕的添加劑——亞鐵氰化鉀。食用鹽遇高溫有可能會使亞鐵氰化鉀分解成氰化鉀這種劇毒物質,在10秒鐘內能使人喪失意識,幾分鐘內可以毒死一個人。奧運會、世博會特供食鹽及出口食鹽均不含亞鐵氰化鉀。

闢謠

專家指出,亞鐵氰化鉀作爲食鹽抗結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國產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長期食用並不會給人體帶來傷害。

亞鐵氰化鉀是低毒物質,按照中國國家標準的規定,食鹽中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含量不得超過每公斤10毫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專家委員會的評估數據,亞鐵氰化鉀要造成人健康上的負面效應,至少成年人每天要攝入1.5毫克。如果按照我們國家的標準規定的這個量來推算的話,相當於人每天要吃150克左右的食鹽,而正常人一天吃的食鹽達到20克的話,就已經非常鹹了。

那麼,食用鹽遇高溫有可能會使亞鐵氰化鉀分解成氰化鉀嗎?專家告訴記者,氰化鉀確實是一種劇毒物質,但是它和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完全不同。亞鐵氰化鉀的化學性質很穩定,不會釋放這種有毒的氰化物。如果要分解它,需要在400攝氏度下完成。而平時我們在家裏做飯時,到200攝氏度時,菜就已經要燒焦了。

專家還指出,亞鐵氰化鉀用作添加劑,不僅在中國適用,在美國、歐盟、日本等一些國家也是符合規定和標準的。即使食鹽中亞鐵氰化鉀在高溫的狀態下,真的分解出了氰化鉀,想要達到讓一個成年人中毒的劑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幾十公斤的鹽。

TOP4:塑料大米能以假亂真(錯)

“塑料米”其實比大米還貴(對)

謠言:一則“塑料大米”的視頻在朋友圈刷屏:一個個塑料袋放進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一顆顆像米一樣的東西生產出來。視頻配文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闢謠

其實塑料大米這個傳言並不是這一兩天就有的,很早之前就開始流傳了,我們稍微看一下,就可以識破。大米這種主食,我們從小吃到大,因此,非常容易區別這兩者,它們的重量不一樣,塑料大米比較的輕;就算這個還分辨不出,那麼將它們泡在水裏,沉下去的一定是真大米,浮上來的是假大米。實在不行,我們將它們煮了,大米能夠吸水膨脹,煮出來比較的軟,而塑料大米根本就沒法咀嚼得動,它們的口感完全不一樣。

一位在塑料行業工作多年的工人告訴記者,視頻中其實是塑料行業再平常不過的塑料造粒過程。工廠把回收來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機,生產出再生塑料顆粒。這些顆粒是再次製作塑料製品的半成品原料。之所以要做成顆粒狀,是爲了便於進行儲存、運輸。

生活謠言

謠言1月經期間不能洗頭

我國自古就有“坐月子”的傳統,此外還一直流傳着“女性經期不能洗頭”的說法,認爲經期洗頭會加重痛經,加速衰老,引起脫髮,老了還會有後遺症。

真相:醫生表示,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經期是可以洗頭的,但是不可以用冷水洗頭,並且在洗完頭後要及時的吹乾,並且更不要在頭髮還沒有乾的時候就出門,特別是天氣很冷的時候,防止感冒。

謠言2戴近視鏡會讓眼球變得凸出

不少人擔心戴近視眼鏡會引起眼球凸出,形成“死魚眼”,影響美觀,所以拒絕配戴眼鏡,終導致視力越來越差。

真相:眼球變形凸出的罪魁禍首並不是眼鏡。醫生表示,眼睛近視後,不單單是看不清東西,同時眼球形狀可能會發生變化。軸性近視是近視眼中比較常見的類型,中高度軸性近視患者的症狀之一就是眼軸會變長,從側面看起來眼球會變得凸出。所以,一般情況下,近視本身就會導致眼球凸出,與戴不戴眼鏡沒有關係。近視眼患者要做好近視的防控工作,科學配戴眼鏡,防止度數繼續加深,避免眼睛繼續變形。

謠言3宿便是健康殺手

在鋪天蓋地的保健品廣告中,經常能看到“宿便”這個詞,宣傳語會宣稱很多疾病都是由“宿便”引起,只有清除了“宿便”人體才能健康。

真相:醫學書籍中並沒有“宿便”這個概念,“宿便”的說法是炒作,偷換了醫學中“便祕”這個概念,而絕大部分便祕可通過調整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專家提醒,不要盲目服用含瀉藥的“排毒藥”來清除“宿便”,以防損傷正氣。

這些生活中的健康謠言你中招了沒 第3張

謠言4電吹風是高輻射殺手

“連續3次使用電吹風的輻射等於照一次X光”,網絡上一直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還有人說使用電吹風吹頭髮,如果長時間、近距離作用於頭部,殺傷力非常大。

真相:X光、核輻射爲代表的電離輻射由於波長短、頻率高、能量大,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長期處於電離輻射環境可能破壞遺傳系統或致癌。而家用電器只會產生電磁輻射,不會產生電離輻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就有電磁輻射,這是無法避免的。只要家電是合格產品,其電磁輻射值就在安全範圍之內,老百姓無需視之爲“洪水猛獸”。

通過對上面文章的閱讀,我們發現這些謠言都是假,我們平時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聽風就是雨,也不要隨便的傳播這類謠言,弄得人心惶惶的,要相信科學,也要相信國家的預測,食品安全不達標是不會進入市場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