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華人科學家解母愛之謎

華人科學家解母愛之謎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51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說母愛是一種本能,然而,其背後的科學道理一直是個未解之謎。英國《自然》雜誌官網近日刊載了一項美國的新研究,它揭示了母愛的神經學機理。

早期曾有研究發現,齧齒類動物大腦內側視前區(MPOA)和腹側被蓋區(VTA)指揮它們的“護犢”行爲。新研究中,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員、華裔科學家林大宇教授帶領研究小組對雌性實驗鼠大腦的MPOA區域細胞活動情況進行了一系列深入實驗。結果證實,當研究人員利用化學手段激活母鼠大腦中表達雌激素受體α的少數神經細胞時,母鼠會立即開始尋找處於不安全區域的鼠崽,並將其叼回巢穴內。更有意思的是,利用未曾交配過的雌鼠完成的重複實驗發現,激活這些細胞同樣也能讓未曾當過媽媽的雌鼠母愛大發,把本不是自己的鼠崽叼回巢穴。而當研究人員通過化學手段抑制這些細胞活性的時候,雌鼠的母愛行爲也隨之消失。

華人科學家解母愛之謎

研究人員還就欣快激素多巴胺在母愛行爲過程中的作用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大腦中表達雌激素受體α的神經細胞會映射到產生多巴胺的大腦區域,該區域的細胞一旦受到抑制,雌鼠的母愛行爲也將受到抑制。這說明,多巴胺在母愛行爲中也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林教授表示,新研究的結論表明母愛行爲早已“寫進”動物大腦。相關研究仍將繼續,下一步他們計劃探索雄性實驗鼠大腦中是否存在類似的機制。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