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發改委難遏藥價虛高 30多次降價爲何落空

發改委難遏藥價虛高 30多次降價爲何落空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6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對藥品進行了30多次降價。但其結果是,一方面藥價虛高問題沒有解決;另一方面廉價藥供應卻出現短缺。比如說出廠價僅爲15.5元的蘆筍片,最高零售價格竟然達到136元。而心臟病手術中的救命藥——魚精蛋白注射液,卻因爲價格過低企業不願生產出現全國性短缺。(11月19日《北京商報》)

發改委難遏藥價虛高 30多次降價爲何落空

價格問題是醫藥市場的核心問題,影響着供需關係,也牽涉深層利益。發改委對藥品價格多次下達降價令卻遲遲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其原因是什麼呢?發改委價格司被輿論稱爲“天下第一司”,然而“藥價越調越高”的尷尬窘境說明,價格管制肯定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邏輯謬誤。

除少數特殊品種外,讓更多藥品迴歸市場定價,應該是目前藥品生產及流通市場最令人期待的事兒,也是促進整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途徑。據相關報道,國家發改委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徵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然而,一旦“放開”,今後政府控制藥價的替代方案又是什麼呢?

政府對藥品等公共品統一定價,其目的是爲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讓百姓能夠吃得起藥。然而,在濃厚的“計劃”色彩下,藥品這種敏感產品,其價格監管及審批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權力尋租與腐敗問題。今年8-9月的五週內,發改委價格司先後有多名司局級領導落馬,並且大多牽涉到醫藥領域。“觸目驚心”之餘,我們是不是該反省:沒有一個完善的價格形成機制,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怎麼能發揮出來?任憑一幫人來“形成”價格,這個行業的價格怎麼會不扭曲呢?

電價、水價、藥價等壟斷性商品以及公共服務的價格,與廣大民衆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對於事關民生的商品,政府的確承擔着價格管理的責任,即便是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但關鍵是如何做到科學和有效。價格管理者,應當充分考量影響價格形成的各種因素,使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都發揮良好作用,而不是讓兩大因素雙重“失靈”。

除此之外,管好藥價還必須協調好藥品價格管制中的各個環節。因爲除發改委外,衛生、質檢、醫保、紀委等不同部門都與藥品定價管理的諸多事務有關聯。

當然,如何更好地放開價格,還有賴於我國整個醫療體系改革的同步推進。只有讓“醫改”真正深入人心,體現競爭與活力的藥品市場才能確立起來,藥價才能真正實現“市場化”。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