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醫保實施總額預付制度後 醫院推諉病人時有發生

醫保實施總額預付制度後 醫院推諉病人時有發生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51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費可住院,醫保住不了---三個月前長春患者於桂英的遭遇讓她的家人至今氣憤難平。記者瞭解到,一些地方實行醫保總額預付制度後,醫院婉拒、推諉病人現象多有發生。醫院醫保博弈,患者成犧牲品。

醫保實施總額預付制度後 醫院推諉病人時有發生

自費可住院,醫保住不了

不久前,69歲的長春市民於桂英突然昏迷,家人撥打120後緊急把她送到長春市一家三甲醫院。“還沒等做CT,急診醫生根據症狀已經斷定是腦出血”,於桂英的女兒說。於桂英持有職工醫保卡,家人想趕緊辦理住院手續。沒想到值班醫生告訴她們,如果要住院,就得自費。“院裏有規定,省市醫保患者都不接了。”

於桂英的女兒說,當時母親昏迷不醒,情況十分危急,轉院已經來不及了,沒辦法家人只好自費掏錢住院。

於桂英住了20多天醫院,花了1.8萬元。“我母親出血量少只有9亳升,進行了保守治療。如果超過10亳升就要手術,花的錢就多了。”於桂英的女兒說,“辦理了醫保卻還要自己掏錢,太不合理了。”

於桂英住院後,她的家人發現,病房裏還有兩個病友同她一樣,都是有醫保卡用不了只能自費住院的。“聽說是醫保欠醫院錢,所以醫院就不收醫保患者。”

據瞭解,我國實行醫保總額預付後,北京、上海、安徽、河北、山東等地都曾有醫院婉拒、推諉病人現象發生。

總額預付惹的禍

總額預付是爲了控制醫保費用增長過快實施的一種制度。我國醫保付費方式曾長期實行項目付費制,醫院花多少醫保給報多少。這種付費機制下,醫院濫檢查、濫用藥、過度治療等行爲較爲突出,醫療費用過快增長。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開始推行醫保基金總額預付制。一般來說,總額預付通常以上一個醫保年度基金收入爲基數,考慮一定增長率,“以收定支”確定本醫保年度基金支付總盤子,然後再將這個總盤子按照一定比例在所有定點醫院間進行分配。

總額預付有效預防了基金風險。過去,大醫院如果有牀位就會誘導住院,就連降血糖也要住院。據瞭解,在實行總額預付前,2011年長春市醫保住院率曾高達40%,意味着全市100萬參保職工三個月住了一遍院。去年實行總額預付後,長春市醫保住院率已經控制到10%以下。

“總額預付控制了醫療費用增長,醫保基金風險降低了,但是把矛盾推給了醫院”,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院長華樹成說。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是吉林省內最大的三甲醫院,年門診量270萬人次,住院人數10萬人。患者人數仍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是醫保基金支付額度的增長並沒有跟上患者和醫療費用的增長。據華樹成介紹,近三年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因爲超過醫保額度而被省市兩級醫保機構拒付的資金已達1.5億元,平均每年5000萬元。“這個數字放在小醫院,早被壓垮了”,華樹成說。而這拒付的1.5億元最終只能由醫院自行消化。“等於醫院替患者買單了”。

不久前,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於鶯微博爆料,一名外院同行所在醫院向全體醫師下達命令要求,病人醫保定額消費的10500元裏,有盈餘則獎勵,超出消費額則剋扣醫生錢。據瞭解,爲化解風險,全國不少醫院都採取層層分解指標的方式,將醫保額度分給各科室。科室再把指標分解給醫生。“我們也是這樣,如果上半個月額度超了,下半個月就不能收住院了,收完之後得我們自己拿錢。”長春市一位三甲醫院的護士長說。

醫院醫保博弈

“總額預付制度下出現推諉病人現象在意料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微觀經濟研究室主任朱恆鵬說。朱恆鵬分析,在年度總額既定的情況下,醫院接診病人越少,尤其是花費較高的重病人越少,形成的結餘越多,醫院收益越大。因此,在總額預付制下,醫院有推諉病人尤其是重病人的激勵。

長春市社會醫療保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醫保經辦機構給醫院的額度是一個綜合額度,不主張醫院採取層層分解指標的方式分給下面科室;另外,醫保也有嚴格規定,嚴禁推諉患者,如果出現一定比例推諉患者現象將取消醫保定點資格。

“這一條事實上很難做到”,朱恆鵬說。國內大部分地區,公立醫院“一家獨大”,醫保機構和患者沒有選擇餘地。據記者瞭解,長春市醫保盤子30多億元,吉林大學下屬的三家三甲醫院每年分去近一半以上。“從表面看醫保經辦機構似乎執掌着定點資格的大權,事實上,由於一些三甲醫院的社會影響和壟斷地位基本已經形成,即使拒收病人,醫保經辦部門能否真正取消其定點資格、取消定點後羣衆會不會滿意,這些問題都很難說。”東北師範大學社保專家韓俊江說。

何況,大多數醫院都不會明目張膽地推諉病人。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多數醫院對醫保患者採取的是“婉拒”方式,比如說沒有牀位,患者什麼辦法也沒有。

應完善總額預付制度

“總額預付應該是一個好制度,但是好制度用在不合適的場所未必取得好效果”,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說。總額預付的前提應該是醫院所收治病人和病種相對穩定,但事實上由於人口的流動性和政策的多變性,一些大型三甲醫院很難保持這種穩定性。因此會導致總額預付可能是粗線條的,不夠精細。

“總額預付從政策方向看沒有問題,基金支出更平穩;但新生事物需要時間來調整”,長春市社會醫療保險局相關人士表示。“醫保總額預付在某種程度上倒逼醫院加強管理,控制醫療成本,現在很多醫院並不適應,還需要時間磨合。”

華樹成表示,醫保可以實行總額預付,但不能採取粗放的砍塊方式,而是應該更科學更精細。首先,醫保對不同醫院患者定額應有不同。“一個心臟科病人,在長春市外五縣看,人均8000元就可以下來;到三甲醫院來的都是重患,上一個支架就1萬多,加上檢查費、手術費就要2萬多元。看一個賠一萬多元。其次,對醫院超支部分,醫保經辦機構可以加強審查,真正由於過度醫療引起的超支,可以按比例扣回,而屬於正當醫療的部分應該正常支付。”

華樹成建議醫保和醫院之間建立一種談判機制,通過談判磋商使醫保定額更合理。

“中國醫保制度缺少精算,缺乏對於風險和可持續性的精確評估,總額預付更是如此”,東北師範大學社保專家韓俊江說。按病種分組付費被認爲是一種比較科學的付費方式,但是因爲需要大量前期準備和複雜的測算,目前還難以推行。韓俊江認爲,可以考慮總額預付、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等混合付費方式相互補充。

不過,華樹成擔憂,現在體制機制下,單純依靠醫保控制醫療費用、解決看病貴很難。“醫院很難不超醫保額度”。他說,“一個醫院應該拿出收入的25%支付員工工資,現在國家只給10%,餘下的都要醫院自己去掙,醫院怎麼能不逐利?而現行的收入分配機制下,醫護人員薪酬實際上仍和醫療收入掛鉤,過度醫療現象更是難以避免。”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