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美國尖子生爲求佳績嗑藥讀書 國內存在類似現象

美國尖子生爲求佳績嗑藥讀書 國內存在類似現象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7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方網6月19日消息:沒人會想到,一個永遠拿“A”的尖子生,會在學校的停車場或者小樹林偷偷服用利他林(Ritalin)——一種能讓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者精神集中的藥物,目的只是爲了“讓自己振奮精神,取得好成績”。

美國尖子生爲求佳績嗑藥讀書 國內存在類似現象

“嗑藥”讀書,正在美國校園愈演愈烈,尤其在那些頂尖高中。由於濫用興奮劑以至成癮,他們甚至把“嗑藥史”延續到大學,競爭激烈、學業壓力大的常春藤盟校尤多。昨天,被稱爲“虎媽”的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來到上海,特別向記者聊到了這個危險現象。

循着這條線索,記者從滬上醫院獲悉,“嗑藥讀書”也在國內出現。“長期濫用處方類興奮藥物副作用很大,不僅可能上癮,嚴重的還會患上精神病。”醫生憂心地說。

幫助學習的“神奇藥丸”

紐約市郊,一所著名高中。一個男同學把車開進學校停車場,關閉引擎,拔出車鑰匙,隨後擰開一枚橙色膠囊,把粉末倒在座椅扶手上,捏緊一個鼻孔用力一吸。在這個男孩的汽車後座上,一本被翻爛的SAT練習冊時刻提醒着主人:他將來是要去常春藤盟校的。男孩吸入的是阿得拉(Adderall)。無論是阿得拉,還是利他林,都是治療多動症的常用藥物,但在美國學生中,它們還有個名字:“學習輔助藥丸”。

據《紐約時報》日前報道,爲快速提高成績,越來越多的美國高中生開始濫用處方興奮劑。蔡美兒注意到,也有部分家長擔心孩子思想不集中,給他們“對症下藥”。

濫用藥物潛在危害巨大

“美國學生嗑藥上大學,中國學生何嘗不是如此。”上海一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醫生透露,近年來,出入醫院尋求中樞神經興奮劑的家長或學生不在少數,多針對“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即便醫生不願給沒有服藥指徵的人開藥,家長卻會“冒充”病人,訴說自己的種種症狀,想方設法爲孩子搞到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保科主任章依文主任醫生對此“態度堅決”:不主張給正常的兒童使用精神類藥物。

“不規範使用藥品會導致心跳加快、心慌、緊張、焦慮,胃口變差,甚至失眠,反而會導致考試失利。”章依文總是這樣勸誡家長。美國的醫學專家已經注意到,長期濫用處方類興奮藥物的副作用極大,它們會引起抑鬱、由於睡眠缺失而導致的情緒波動、心律不齊。埃默裏大學醫學院精神病研究部助理教授雷蒙德博士去年關注到學生服用“學習輔助藥丸”的情況。“它們可能產生神經興奮,可能讓問題暫時變得容易,但是長遠看來,這將對思考機制和情緒產生明顯的問題,甚至有可能導致機能問題。”精神病專家認爲,不規範服用精神類藥物嚴重的會導致精神病,“一種讓人脫離現實感的精神疾病”。

限制開藥難以根本解決

圍繞學生“嗑藥上大學”現象,美國社會正展開討論。有科學家認爲,需要認識到增強神經系統興奮性的藥物對個人的益處。有研究人員早在2008年就在《自然》雜誌發表評論,提出“應當歡迎那些增進我們大腦機能的新方法。”也有人把矛頭指向藥品管理部門和醫院,指責他們“用藥尺度不嚴”。

美國藥品管理局將阿得拉、利他林等同列爲二級受管制藥物,認爲“這些藥物最容易濫用,且極易上癮”,所以受管制級別等同於可卡因和嗎啡。但現實是,青少年大多能從朋友、經銷商那裏獲取藥品。蔡美兒認爲監管存在問題,“很多此類藥物在美國的藥店裏都有,甚至不是處方藥。中國人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這些精神類藥物極可能損害孩子的健康。”

華盛頓地區一所頂尖公立學校的一名高中生自述,爲了衝擊頂尖大學,他讓心理治療師誤認爲他患有多動症,並因此獲得30粒阿得拉。後來他被一所不錯的大學錄取,藥量也從起初的每天30毫克增加到300毫克。直到某天晚上,在服用400毫克的藥物後,他的心臟開始狂跳,產生幻覺,然後抽搐。他被迅速送至急症室,最終在戒毒康復中心待了7個月。

有人說,對待一個畸形的成功觀,藥品管制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畢竟很多人認同“優秀學生”的定義就是出類拔萃的成績。“家長、老師給我的壓力,讓我認爲通過服藥去追求好成績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我來自一個看到B、B+、A-都會失望的家庭,只有取得學術上的優秀才是成功。”一個洛杉磯的20歲男孩如是說。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