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過度輸液危害多 需信任醫生促進合理輸液

過度輸液危害多 需信任醫生促進合理輸液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9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存在過度輸液的現象,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是醫藥領域專業人士關心的話題。隨着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多部門對抗菌藥物的管理不斷增強,過度輸液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是就目前現狀來看,過度輸液依然痼疾難除。醫學專家分析認爲,醫療體制不夠健全、大衆缺乏醫療常識等,是導致過度輸液的重要原因。在合理用藥的前提下,患者加強對醫生的信任,是減少不必要輸液的有效途徑。

過度輸液危害多 需信任醫生促進合理輸液

從左至右依次爲:海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劍寧,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朱建宏

“輸液病”普遍存在兒科是“重災區”

孩子發燒打瓶點滴,老人咳嗽打瓶點滴,胃疼、鬧肚子掛瓶水……輸液的現象十分普遍,觀察各大醫院的輸液室,經常是人滿爲患。

2010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聯組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前一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中,相當於每個中國人一年裏掛了8個吊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

時隔四年,大衆不再像以前那麼迷信“打吊針”,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把輸液當作“終極”治療方法:不管什麼病,如果吃藥效果不明顯,那輸液肯定能治好。海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劍寧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醫藥不分家的醫療體制,導致民衆的觀念長期受到誤導,以致大部分人患上了‘輸液病’,認爲輸液病好得快,醫生不給輸液,就是故意爲難我、不重視我。一方面人們無休止地輸液,另一方面卻對輸液的風險知之甚少。”

過度輸液的現象在兒科尤爲常見,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華信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朱建宏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很多家長對輸液存在認識誤區,一種是認爲輸液是‘高級’的治療方法,什麼病都治;一種認爲輸得越多好得越快,主動要求醫生給孩子輸。”

更爲嚴重的是,由於過度輸液的存在,很多孩子已經產生了耐藥性,生病之後不容易好,就算家長明知道輸液多了不好,可是看着病怏怏的孩子,還是希望醫生開弔針,讓孩子快一點好起來。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惡性的循環。

朱建宏認爲,過度輸液,和醫患雙方都有關係。“一方面,醫生水平參差不齊,某些嚴格來說不需要輸液的疾病,醫生由於認識的侷限,最終給患者開了吊針;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屬的醫療常識有限,長期以來,沒有合理認識輸液的作用和危害,在基層醫療機構,患者主動要求輸液經常能夠得到滿足。”

過度輸液危害大易造成不良反應和醫源性感染

臨牀中,只有具備特定的指症,醫生纔會考慮輸液,否則就違背了合理用藥的原則。那麼,哪些病可以輸液、哪些病不必輸液呢?

日前,安徽省衛計委公佈了“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明確指出一些外科、婦科炎症以及小兒的疾病,可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輸液。清單一公佈,立刻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熱傳、分享,有業內人士認爲,清單經權威機構發佈,提高了大衆對合理輸液的關注度,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也有專家認爲,是否需要輸液,需要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進展階段和病人體質具體分析,僅僅列舉疾病過於僵化,或許會陷入“一刀切”的誤區。

作爲長期從事兒科工作的朱建宏來說,她認爲兒科疾病複雜、多樣,清單提到的疾病較少,還有很大的補充空間。“孩子之中傳染病較多,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一般不需要輸液,但是病的重而且出現了併發症,就需要考慮輸液。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普通氣管炎、肺感染性腹瀉、癲癇、心律失常等,多以口服爲主,重度肺炎、扁桃體化膿、重度脫水,則需要考慮輸液。”

同時,朱建宏提醒家長:“哪些疾病需要輸液不是一概而論,比如肺炎建議輸液,但是有的孩子得肺炎之後家長護理得好,是輕型的,這樣使用霧化加口服,就能有很好的效果。重度脫水需要輸液,輕度脫水可以口服治療,特別嚴重的則需要住院。”

外科也是使用抗生素較爲廣泛的科室,張劍寧介紹,對於休克、大量失血、嚴重感染、消化系統疾病無法經胃腸道給藥或進食、需要胃腸外營養、圍手術期、電解質紊亂需要糾正電解質的患者,醫生多考慮輸液。

過度輸液的危害不容忽視,首先是與其它給藥途徑相比,更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據浙江在線9月11日訊,2014上半年,溫州市檢測到5例可疑的藥品不良反應死亡病例,其中3例是由於使用抗感染藥物注射液後,突發急性過敏反應致死。而自2010年以來,該市先後發生20例疑似藥品不良反應死亡病例,其中10例屬於濫用或不必要的輸液致死。

張劍寧向中新網健康頻道介紹:“輸液的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發生率,比口服的要高得多,如輸液反應、胃腸道反應、空氣栓塞、暈針、靜脈炎、液體外滲等,有些可以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威脅生命。”

其次,輸液提高了醫源性感染的機率,如輸液器、針和穿刺部位的皮膚消毒不嚴,有可能引起針眼處紅腫、化膿,嚴重的還能引起全身感染如菌血症、敗血症等;輸液最易通過血液、血液的代用品而傳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等,是一次性輸液器尚未完全普及的地區,這種情況更爲嚴重。

另外,不合理的輸液增加了病人的抗藥性,也可能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張劍寧說:“過度輸液耗時又費錢,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是對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

合理輸液:患者要對醫生多一些信任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某醫院兒科大夫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有的家長帶着孩子看病,醫生還沒來得及查體,就被要求輸液,自己反覆解釋,卻招來了家長的吵嚷和投訴。這樣的情況發生得多了,醫生爲了避免衝突,再遇到類似情況時,就給孩子輸液了。這位大夫介紹,這種現象在臨牀中並非個案。由此可見,促進合理輸液,需要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

從醫生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掌握合理用藥原則。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如果必須輸液,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其次注意輸液的速度,特別是老年人、嬰幼兒、心腎功能不全者的輸液速度,出入量的觀察,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及時調整藥物的種類和輸液量。

朱建宏認爲,醫生除了提高“硬件”水平以外,還要增強“軟實力”,即溝通的能力。“孩子咳嗽明明不需要輸液,做霧化就能好,但是家長很心急、要求輸液,我們詳細地介紹霧化的好處和使用方法,家長一般都能理解,下次也能接受這種治療方法了。”

不過,當下醫患關係的敏感性,導致很多醫生面對患者的不合理要求時,爲了息事寧人不得不放棄原則。對此,張劍寧表示,患者要對醫生多一些信任,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病情毫無保留地反映給醫生,另一方面,要有高度的醫囑依從性,有疑問及時溝通,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