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母嬰店裏忽悠多

母嬰店裏忽悠多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50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李海鷹


孩子出生後,幾乎所有父母都希望給他們最好的生活。因此,母嬰店充斥着大街小巷和各大商場,孩子吃喝拉撒所需用品一應俱全。殊不知,爲了牟利,一些母嬰店漸漸成了育兒謠言的集散地,忽悠騙錢的重災區。

近日,記者走訪調查了北京市幾家母嬰店,發現母嬰產品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紙尿褲、衣服鞋帽、奶瓶餐具、營養補劑等應有盡有。看到記者挺着大肚子,導購們都會十分熱情地迎上來“建言獻策”。她們似乎經驗豐富、專業老道,在她們的“精細育兒”觀裏,記者順其自然的做法顯然“不合格”。“每次來母嬰店,都會被導購說服買一堆東西,生怕孩子缺了什麼。”剛從北京市東城區廣渠路某家母嬰店裏出來張女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實際上,大部分買回家都擱置在一旁,幾乎用不上。”正是抓住了家長不想讓孩子受到一點苦的心理,母嬰店使出了各種“套路”,誘導家長心甘情願地購買。但一些產品不僅白白浪費錢財,甚至還會損害孩子健康。

母嬰店裏忽悠多

套路一:“這孩子缺營養。”很多導購會根據孩子外表熟練地指出“問題”所在:“後腦勺有枕禿是缺鈣”“頭髮稀少說明這孩子缺鋅”“面黃肌瘦的肯定營養不良”……有些母嬰店爲了更有說服力,引進“先進技術”,只要用機器夾住孩子的手指,就能判斷出缺少哪些微量元素,隨後導購會積極地爲你“排憂解難”,推薦各種營養補充劑。

微量元素僅佔人體體重的0.01%,且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很難準確檢測,只能通過採集毛髮和血液兩種方式。早在2013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就已明令禁止隨意給孩子測微量元素,尤其是對6個月內的嬰兒。

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李海鷹表示,只要孩子沒出現明顯的生長髮育落後、時常腹瀉、有異食癖、食慾很差、口脣蒼白等特殊情況,就不需要額外補充微量元素,以免產生藥物副作用。大多數枕禿是因爲孩子吃完睡、睡醒吃,動得太少,熱量只能通過汗液蒸發,導致孩子在枕頭上蹭掉頭髮,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是因爲缺鈣。健康的孩子出生時體內便有足夠用4~5個月的鐵元素,之後會從肉、蛋、魚等輔食中繼續攝取,因此沒必要補鐵。缺鋅的嬰兒更是少之又少,3歲以內不多見。

套路二:“只喝母乳營養不夠。”“過了6個月,母乳營養就不夠孩子生長所需了。”“配方奶粉要換着吃,營養才更均衡。”“牛初乳最好,能提高免疫力。”……導購告訴記者,準媽媽應該提前準備幾種奶粉,以備不時之需。此外,有些導購還會給喝配方奶粉的孩子推薦奶伴侶(清火寶):“喝奶粉容易上火,奶伴侶含葡萄糖、冰糖、山楂、麥芽、蓮子、金銀花、菊花等成分,能幫助孩子降火。”

母嬰店裏忽悠多 第2張

李海鷹告訴記者,牛初乳是奶牛生產後7天內的乳汁,成分和人初乳差別很大,其中的抗體和營養物質對牛有用,對人沒用。並且牛乳蛋白質乳凝塊很粗大,難以被嬰幼兒吸收,還可能引起過敏或腹瀉。2012年,我國已明令禁止嬰幼兒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及其製品,但不少母嬰店還會拿牛初乳來忽悠家長。

研究表明,母乳的營養成分高達400種,完美匹配孩子的生長需求,是任何非母乳都無法比擬的。以羊奶、牛奶等爲基礎的嬰兒配方奶粉,雖經過科學調配,營養方面有了保證,但只能作爲母乳不足時的備用選擇。至於“奶伴侶”,李海鷹表示完全沒必要買,“這種含有多種成分的清火產品會引起孩子過敏或食慾變差,影響孩子的味覺發育。喝奶粉的孩子可以適當多喝些水。”

套路三:“讓孩子睡出漂亮的頭型。”大到嬰兒牀、牀圍,小到被褥、定型枕,各式兒童寢具是母嬰店裏最熱銷的產品種類之一。張女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她曾聽信導購的推銷買過牀圍,但在看到有孩子卡在牀和牀圍之間窒息而死的新聞後,就把家裏的牀圍拆掉扔了。“現在想想,真後悔沒聽‘媽媽羣’裏的勸告,有些產品真是沒必要。我還買過一款定型枕,說是能睡出漂亮的頭型,還能預防斜頸,但孩子只要枕上去就不肯睡,已經買回去幾個月了,至今一天都沒用過。”

美國兒科學會曾發文稱,沒有證據表明嬰兒牀圍能起保護作用,相反,一旦嬰兒捲入牀和牀圍之間,可能因爲缺乏活動技巧和力量而無法擺脫,存在被壓迫或窒息的危險;不能在嬰兒牀中放置任何物品,以免導致窒息,1歲之前都不需要使用枕頭。李海鷹解釋說,孩子什麼時候能用枕頭,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1歲後主動去拉枕頭、毛絨玩具墊在頭下方,或直接躺在成人的枕頭上,就應該爲其準備枕頭了。

至於斜頸,大部分是由頸部胸鎖乳突肌縮短導致的,沒有任何依據證明定型枕可以預防斜頸。要想讓孩子有個好頭型,關鍵在於讓孩子醒着時儘量趴着玩。

母嬰店裏忽悠多 第3張

套路四:“帶娃神器安全又省力。”記者在逛母嬰店時,還遇到了幾位前來買“兒童安全繩”的媽媽。導購介紹說,很多人都來找這種“帶娃神器”,既能保證安全,還不需要時刻抱着或牽着孩子,十分省力方便。安全繩一般由橡膠或皮革製成,有些內置鋼絲不易斷,繩長1.5~2.5米,兩頭有魔術貼或簡易鎖,可以固定在孩子手腕上。

李海鷹說,孩子3~6歲正是喜歡探索的時期,不少家長圖方便使用安全繩,覺得有了安全保障,對孩子的關注度便有所下降,易造成意外。另外,如果繩子過短,孩子容易摔跤;繩子過長,在密集的人羣裏,容易絆倒行人。“帶孩子出門,謹慎纔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此外,學步車也是母嬰店裏比較火的“帶娃神器”。但早在2011年,我國發布的《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就明確指出,不建議嬰兒使用學步車。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學會也強烈建議,不應使用學步車。李海鷹指出,在學步車裏,孩子並不是真正的站立,而是踮着腳,容易導致O型腿;孩子稍微一使勁就能滑出去比較遠的距離,容易出現意外事故。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