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每天散步曬太陽 十個方法快樂工作

每天散步曬太陽 十個方法快樂工作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8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部主任肖震宇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常務理事徐靜


工作中難免有枯燥乏味的時候,美國心理學家克里夫·阿諾爾博士提出10個方法,幫助人們重新煥發對工作的熱情,《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爲您解讀。

每天散步曬太陽 十個方法快樂工作

1.寫下3件積極的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主任馬丁·塞利格曼博士說,每天寫下3件積極的事情,分析它們令人開心的原因,將注意力集中在感恩上,有助於減輕壓力。研究表明,不論感恩還是欣賞,如果你堅持記錄,都會產生減壓效果。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測評部主任肖震宇表示,聯想積極快樂的事情,可以促進腦部分泌多巴胺等激素,使人的工作狀態保持在較高水平和效率上。

2.每天做一件善事。簡單的善意和禮貌行爲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有研究顯示,做善事時分泌的多巴胺相當於人體鎮痛劑,可以緩解焦慮、消除抑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做善事時,大腦中與快樂、社交和信任相關的部分會被激活,從而創造出一種幫助者特有的崇高感覺。肖震宇解釋,做善事被稱爲利他行爲,從進化心理學角度說,利他行爲有助於個人在族羣裏更好地生存,從社會交換的角度說,做善事可以得到他人善意的反饋。共情能力促使人本能地幫助有困難的人,激發人的正性情緒,獻血、做志願活動、捐款會讓人感到心情愉悅。

每天散步曬太陽 十個方法快樂工作 第2張

3.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體重增加,免疫系統功能減弱,還可能使人脾氣暴躁,工作能力下降。在肖震宇看來,減少睡眠本身不會令人發胖,但睡不着時額外攝入的熱量,比如失眠時,人更可能喝啤酒、吃零食。睡眠不足會導致神經系統紊亂,自制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和發怒。肖震宇說,對於工作年齡段的人來說,充足睡眠是指6小時的有效睡眠(指入睡到醒來的6小時),不過因體質而異。保證睡眠時間,工作起來更有精神。對於入睡困難的人,下午4點後儘量不要攝入有咖啡因的食物,睡前避免喝酒。晚上睡眠時間不夠,注意午休,補充睡眠。

4.制定健康飲食計劃。休假和節日期間,沒有工作壓力,再加上飲食不注意,體重易增加。而當發現體重增加了,很多人又急於減肥,設定不合理的飲食計劃。對此,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常務理事徐靜表示,減肥是一個持久的健康計劃,健康減肥應遵循營養均衡膳食,絕不可因急於減重而吃得過少,這樣不僅計劃難以持久執行,還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損害,造成人體必需營養素嚴重不足,增加減肥壓力,造成情緒低落、減肥失敗的惡性循環。

5.抽空曬曬太陽。冬末春初是流感高發季,醫學營養學家莎拉·布魯爾博士指出,維生素D缺乏是咳嗽、感冒、呼吸感染、哮喘等疾病發作的原因之一,也與情緒低落和抑鬱有關。維生素D對提高免疫力至關重要,徐靜指出,維生素D不足,會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維生素D缺乏的人會因情緒低落而工作懈怠,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是曬太陽,建議大家工作之餘多曬曬太陽。

6.戶外短暫散步。工作過程中昏昏欲睡、腰痠背痛、心情不佳……此時不如停下工作,到戶外走一走。研究證實,戶外散步可有效改善低落情緒、疏解焦慮,促使血液更多地流向大腦,釋放內啡肽和可改善情緒的神經遞質。每天散步30分鐘,大腦就會感覺更清醒,工作起來也不容易犯困。

7.期待新事物。日復一日埋頭工作可能會令人煩躁,不時出現一些新事物會增加工作的幸福感。當人有了新的目標,尤其是可期待的目標後,工作起來更專注。肖震宇建議,工作之餘預定一些休閒娛樂活動,比如,安排逛街、爬山、旅遊等新鮮活動。想到這些值得期待的活動,工作起來更有動力。

每天散步曬太陽 十個方法快樂工作 第3張

8.積極自我暗示。心理學家梅根·阿羅博士指出,面對陰沉天氣時,如果不斷地暗示自己有多討厭它,很可能真的會心情不佳。面對不喜歡的工作和環境時,嘗試改變內心獨白,經常給自己打打氣,給自己一些積極心理暗示,或在工作環境中放一些激勵的提示語,貼在辦公桌或者電腦顯示器上,可以使工作狀態更好。

9.吃正確的食物。研究發現,食用低血糖指數的食品,會使糖的吸收速度變慢,能量水平更加持久。徐靜表示,低血糖的人羣情緒變化較不穩定,容易感到沮喪或鬱悶。血糖指數低的食物能在胃腸停留時間較長,緩慢釋放能量,不會引發血糖大幅度波動。對於上班族來說,全穀物、菌藻類、綠葉蔬菜、豆製品、乳製品等食物,升糖指數比較低,飽腹感強,促進血糖穩定,提供人體工作時所需的能量。

10.堅持定期存錢。每天存1塊錢,年底一次性取出,不僅有利於緩解資金緊張,當把這筆錢花在人們渴望的東西上,將帶來滿足和快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的“心理賬戶理論”指出,人們會將錢和資產各自歸類,在頭腦中爲他們建立各種各樣的賬戶,從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爲。定期存少量錢,可能沒有什麼感覺,但當年底發現這筆錢被賦予特殊意義的時候,就會有一種獲得意外之財的驚喜感。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