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耳朵也要保養 中醫教你五個護耳方法

耳朵也要保養 中醫教你五個護耳方法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51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的保護,但是保養身體的時候很多人會忽略耳朵,但其實耳朵也是需要特別呵護的一個部位,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醫護耳的五個方法,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來看看中醫是如何護耳的吧。

耳朵也要保養 中醫教你五個護耳方法

中醫教你5個護耳方法

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後的翳風穴和聽會穴,可以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有保護聽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鐘。

熄肝火

老年人如經常處於急躁、惱怒的狀態中,會導致植物神經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使內耳器官發生缺血、水腫和聽覺神經營養障礙,這樣就可能出現聽力銳減或暴發耳聾。因此,老年人要儘量保持輕鬆愉快的良好心境。

避噪音

人倘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輛喧鬧、人聲喧譁等各種噪音,會使原本開始衰退的聽覺更容易疲勞,聽力急劇減退,甚至引發噪音性耳聾。

戒挖掏

經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發炎,還可能弄壞耳膜。耳道奇癢難受時,可以用棉籤蘸少許酒精或甘油輕擦耳道,亦可內服維生素B、C和魚肝油。

慎用藥

儘量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因爲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應用這些藥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損害聽力。

耳朵也要保養 中醫教你五個護耳方法 第2張

從耳朵也可以看身體健康

顏色、光澤

就耳部整體而言,正常人的耳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如果耳朵乾枯沒有光澤,反應機體腎精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見於風寒感冒;還見於素體陽氣不足的人,這類人多怕冷惡風,手腳冰涼。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溼熱。耳廓乾枯焦黑,多發於傳染病後期或糖尿病,因爲在這個階段,機體陰液已經嚴重耗傷。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點狀或片狀紅暈、暗紅、暗灰等,多見於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形態變化

望耳的另一個內容是觀察形態變化。耳朵厚大的人,腎氣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多爲腎氣虧虛。耳朵局部有結節狀或條索狀隆起、點狀凹陷,而且沒有光澤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質性疾病,如肝硬化、腫瘤等。耳朵局部血管過於充盈、擴張,可見到圓圈狀、條段樣等改變的,常見於有心肺功能異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此外,若耳內流膿,伴有耳部紅腫熱痛,聽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現,中醫認爲,這是風熱上擾或肝膽溼熱。

定位診斷

就耳的定位診斷而言,人體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佈就像一個倒置的胎兒。

耳垂相當於面部,當因“上火”而致牙齒、牙齦腫痛時,或臉上長小疙瘩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在耳垂上點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經常按捏耳垂還有美容養顏的作用。

正對耳孔開口處凹陷叫耳甲腔,這個地方相當於胸腔內臟器官。經常刺激這個部位,對血液和循環系統有保健作用。可將食指放到耳孔處,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對捏即可。

耳朵也要保養 中醫教你五個護耳方法 第3張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相當於人的腹腔,按摩此處有助於消化,並有強腎健脾之功。

耳廓的外周耳輪相當於軀幹四肢,頸肩腰腿痛等軀體疼痛患者宜多按壓耳輪。

如今的耳診與傳統的耳診相比,加入了精確定位的耳穴內容。診法也不再侷限於望診、觸診,染色診法、生物電測定法等方法正在蓬勃發展。當然,判斷機體健康狀況、診斷疾病,應當結合全身的其他表現。

小編結語:常按摩、忌挖掏、避噪音、慎用藥、息肝火這五個方法是中醫的護耳方法,我們現在的社會很多地方都存在噪音,所以我們平時要好好注意一下,也要少掏耳朵,因爲從耳朵也能看出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