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不當用藥給孩子帶來傷害!專家解讀用藥誤區

不當用藥給孩子帶來傷害!專家解讀用藥誤區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6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前,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兒童用藥安全話題引起社會關注。兒童用藥有怎樣的特殊要求?用藥不當會給兒童帶來怎樣的傷害?兒童用藥哪些習慣做法存在隱患?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不當用藥給孩子帶來傷害!專家解讀用藥誤區

不當用藥的危害

嚴重者會造成器官損害,甚至危及性命

近日,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揪緊了人們的心:電視畫面中,一名乖巧可愛的5歲小女孩用手語無聲訴說着,自己因用藥不當致聾的故事。

據介紹,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只因一次發燒後用錯了藥,原本健康的小女孩逐漸失去聽力,落下無法逆轉的殘疾,而且連帶影響了大腦語言功能的正常發育。這樣讓人痛心惋惜的事情,在現實中卻並非個案。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統計,我國現有14週歲以下的兒童中,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因用藥不當而陷入無聲的世界。

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上,還發布了《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等單位開展調查,發現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是成人的兩倍,新生兒達4倍。

市中心人民醫院門診兒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劉秀芳介紹,兒童因用藥不當出問題的病例時有發生,而且傷害的後果遠不止耳聾這一種。其中最常見的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肝腎功能損害;部分神經系統藥物會出現精神、神志異常、行爲和認知障礙;部分特殊體質患兒會出現急性溶血性貧血或黃疸,甚至過敏性休克。還有一些是隱性的長期傷害,如免疫力降低、耐藥性提高、內分泌失調等。

“傷害的程度可輕可重,輕度的及時採取糾正措施,還能逐漸恢復正常。嚴重的就會造成器官實質性損害,如肝腎衰竭、耳聾等影響一輩子,還有的甚至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劉秀芳說。

市民黃小姐就是一個用藥不當的受害者。她的一口黃色牙齒,就是由於小時候吃土黴素導致的。對身體健康來說,牙齒變色只是輕度的影響,但這讓天性愛美的黃小姐覺得有點自卑:“古代要求女人笑不露齒,現在我是真的笑不敢露齒了。”

用藥傷害如何造成

少數因藥物本身不良反應,主要跟家長不當做法有關

一方面,用藥不當對兒童健康威脅巨大;另一方面,一些風險隱患卻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兒童用藥出問題,除了極少數是一些藥物本身有不良反應外,主要跟家長不恰當的做法有關。”市第二婦幼保健院黨支部副書記、兒科主任張南山強調說。《白皮書》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4.9%的家長給孩子用藥存在安全隱患。

“寶寶乖乖快來吃啊,現在藥藥不苦了,媽媽在裏邊加了糖呢!”發現孩子不肯吃藥,90後媽媽小琴就想了個辦法,用牛奶、糖水、飲料等甜東西來拌。而在醫生看來,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恰當的,因爲藥物可能會跟其他食物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甚至改變性質。

孩子生病了,有些家長不去找醫生,而是選擇自己當醫生。憑自己的判斷、聽來的經驗、採用所謂的土方偏方治療;或者從網上搜一搜,發現症狀大致相符,就照網上的方子吃藥。

“以前用土方的多,尤其是農村去醫院不方便。現在則是依賴網絡看病的多了。”對這一點張南山深有感觸,她坐診時就經常碰到這樣的案例。有時候醫生開了藥,家長馬上質疑:不是說某某藥不合適嗎?用某某藥會更有效吧?一問是哪裏聽說的,回答從網上看到的。

“網上的信息五花八門不一定權威,就算說得沒錯,也只是一些常規性的知識。而病情是動態變化的,患者身體情況也因人而異,哪能這麼簡單地、機械地套用那些方法呢?”她說。

還有一個問題人們也一直未能理性看待,那就是兒童治病是否能用抗生素。有的家長只想孩子快點好,主動要求醫生給打針;有的又談之色變,以爲抗生素是絕對不能碰的東西。張南山強調說,抗生素當然不可濫用,但也不可能完全不用,比如說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用抗生素才能對付得了。

對於現實存在的種種不當做法,劉秀芳分析認爲根源還是人們對兒童身體的特性、兒童藥的概念沒有準確理解,所以比較隨意,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沒有注意規範。兒童的體格發育不成熟,各臟器功能及肝酶系統發育不完善,對許多藥物的代謝、排泄和耐受性差,更容易受到藥物傷害。同時,兒童體質千差萬別,因此哪怕是同一種病,不同個體在用藥性質、藥量、給藥途徑方面也不能照搬。

“藥物是把雙刃劍,不是隨便可以用的。家長應該對孩子合理用藥引起足夠重視,給孩子用藥時,一定要謹慎小心,嚴格遵醫囑,不要自作主張。”劉秀芳說,連專業醫生給兒童看病,也不是知道是什麼病就行,還得詳細瞭解病患的過往病史,以及有無遺傳、過敏等狀況。將各方面信息進行綜合判斷,才能做診斷開藥方。

這些習慣做法,請快快改正

接受採訪時,兩位兒科專家還對以下幾種人們常犯的錯誤,進行了分析點評,提醒家長們注意。

誤區1

孩子身體一不舒服就用藥

一些家長過於緊張,發現孩子身體有一點點不對勁,就急着給孩子吃藥治療,生怕孩子受苦受罪。

糾正一有反應就急着用藥,想把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是不可取的。

首先,並不是所有病都是越早用藥越好,很多小毛病其實在不知道該用什麼藥的情況下,寧可不吃藥,先通過多喝水、飲食調節,加上充足睡眠,必要時經醫生診斷開藥再用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沒病不要想着依靠藥物調理身體,能不用藥,儘量別用。其次,有些疼痛症比如腹痛,在沒查清緣由之前急着用止痛藥物,反而會影響診斷耽誤病情。

誤區2

盼孩子快點好多藥混吃

孩子生病了,家長很擔心,總盼着快些好馬上好。爲了達到這種願望,隨意加大藥物劑量,用一種藥擔心不夠就用多種,把中藥西藥一起吃。

糾正家長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從發病到好轉,總得有一個過程,這是客觀規律,所以往往並不是某種藥沒效果,而是心理的期待值太高。這時貿然加大劑量下猛藥、用特效藥,既浪費錢又大大增加藥物的副作用。

有些家長看到一些不同的藥,說明書上都有治療某種病的功能,於是隨意合在一起給孩子吃,吃了西藥不夠還同時吃中成藥,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可能導致藥物成分疊加過量;另一方面藥物之間還可能會相互影響,尤其是一些有禁忌的藥。

誤區3

補藥當零食隨便吃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個子偏矮小瘦弱,就覺得是營養不夠,或老擔心孩子身體缺這缺那的。商家爲了自身利益,迎合家長這種心理,渲染產品功效,還把味道調得酸酸甜甜像糖果,孩子也喜歡。於是,一些家長就不惜花錢,大把大把買維C糖、鈣片、魚肝油之類,給孩子當零食當飯一樣吃。

糾正兒童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確實需要營養充足,但這些營養應該靠正常飲食來保障。根本和關鍵是要做到均衡飲食,防止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其實孩子不像成年人,腸胃好吸收能力強,一般是不需要特別補充。

認爲補品對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吃總比不吃好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補藥也是藥,過量了也會從營養變成負擔。所以即使要補,也得先查清楚孩子缺啥再適當補充。

市民吳女士就有過這方面的教訓。孩子還不到1歲,她聽說胡蘿蔔素營養好,就連續給孩子吃從商店買的輔食,還自己加工胡蘿蔔粥來喂。結果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孩子渾身皮膚髮黃,以爲是得了黃疸,全家人被嚇得不輕,到醫院檢查才知只是胡蘿蔔素吃多了。

誤區4

把大人的藥給孩子吃

有家長看到孩子是常見的感冒、肚子痛之類的症狀,家裏沒備有兒童專用藥時,就圖方便拿大人吃的藥代替,以爲同樣是治感冒用的,不會有什麼問題,大不了量吃少點。

糾正家長有這樣的想法,實際是把孩子看成了小一號的成年人。可孩子並不是大人的縮小版,身體條件在很多方面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兒童藥和成人藥也是不同的,不僅僅是用量差別而已。一些藥物大人吃了沒事,小孩就不一定受得了,臨牀上就有好些成人藥物對兒童是明確禁用的。

因用藥不當造成兒童傷害的事情,令人痛惜卻又屢有發生。慶幸的是,這一問題已開始引起相關方面關注。據媒體報道,在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界名人鍾南山也特別呼籲,要重視兒童的安全用藥問題。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