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管理有門道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管理有門道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51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造成機體內環境紊亂,改變多個器官的功能和形態。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冠心病、腦血管病變、下肢動脈病變、腎動脈病變等),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CKD、DR、DPN),糖尿病皮膚病變,感染,糖尿病足等。糖尿病心血管病屬於糖尿病慢性大血管病變的範疇,主要涉及糖尿病性心臟病、腦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主要表現爲高血壓、氣促、心絞痛、心臟擴大、心力衰竭、無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猝死等。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管理有門道

慢性腦血管病變可表現出神經定位體徵及神志改變,或有失語、神志改變和肢體癱瘓等定位體徵,伴腦萎縮可表現爲智力下降、記憶力差和反應遲鈍等。糖尿病確診後,至少應每年評估心腦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心腦血管現病史及既往史,年齡,危險因素(吸菸、高血脂、高血壓、家族史和肥胖),腎臟損害,房顫心電圖等。

由於糖尿病高血糖對於心血管系統的毒性作用與其對其他臟器的作用一樣是一個緩慢而隱匿的過程,因此一旦確診2型糖尿病,就應着手防治心腦血管病。有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75%存在血脂異常,34%存在高血壓,整體上糖尿病合併1個或1個以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高達89.29%。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管理有門道 第2張

T2DM降脂、降壓、抗血小板治療的篩查和臨牀決策路徑

患者管理應“面面俱到”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戒菸、節制飲酒、優化飲食結構、限制鈉鹽、適當增加體力活動等。吸菸與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的提前發生有關,還能促進2型糖尿病的發生。運動的目的是與飲食治療相配合,維持標準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及心肺功能。

血糖管理: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疾病情況的患者進行分層管理。糖尿病高危狀態者,包括IFG和/或IGT,以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與降低體重爲核心的生活方式干預應作爲基本治療措施;對於不能通過生活方式改善有效治療,或雖經改善生活方式仍不能滿意控制血糖者,可考慮應用藥物干預。血壓管理:糖尿病和高血壓常合併存在,高血壓可能會加重糖尿病其他併發症。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降壓可降低糖尿病相關終點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全部死亡風險。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診均應測量血壓。血壓控制目標爲140/80mmHg以下。生活方式干預是控制血壓的重要手段,對於降壓藥物的選擇,應綜合考慮療效、心腎保護作用、安全性、依從性及對代謝的影響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降壓治療不能過於追求快速降壓效應,或反覆、大量甚至聯合使用多種強效降壓藥。應根據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藥物的優缺點選擇降壓藥,同時應考慮到糖尿病相關情況,如下:初始選擇的藥物應減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包括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β受體阻斷藥、利尿藥、鈣拮抗劑。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治療方案應包括ACEI或ARB,如果其中一種不耐受,應該用另一種代替。妊娠糖尿病患者出現慢性高血壓時,建議血壓目標值應該是110~129mmHg/65~79mmHg。妊娠期間,ACEI和ARB均屬禁忌。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管理有門道 第3張

血脂管理:2型糖尿病常見的血脂異常是TG升高及HDL-C降低,在進行調脂治療時,應以降低HDL-C爲首要的治療目標。2018年ADA標準指出,所有年齡段患有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均應將高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納入生活方式干預中;對於年齡<40歲伴ASCVD危險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應考慮中等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對於年齡>75歲和40~75歲的無ASCVD危險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則統一考慮在生活方式干預基礎上予以中等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對於有ASCVD的糖尿病患者,若已經服用了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且HDL-C≥1.8mmol/L(70mg/dl),可考慮加用非他汀類調脂藥物。

抗血小板治療: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有心、腦血管病史或高危因素者應進行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對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併發症有多種有益作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劑量爲75~150mg/d。其他:維生素C和維生素E作爲抗氧化劑,能夠減少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的異常,有研究認爲多用維生素聯合治療能夠減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