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心臟支架濫用現象:11年使用量增長20多倍

心臟支架濫用現象:11年使用量增長20多倍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9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小的心臟支架,如同一把撐開的傘,使心臟供血恢復暢通、生命得以延續。然而近年來在我國,這把“生命之傘”卻因濫用而備受詬病。

心臟支架濫用現象:11年使用量增長20多倍

使用增長快,價格懸殊大

因相對安全可靠、操作簡便,心臟支架被廣泛應用於冠心病治療,但其使用量的過快增長已引起普遍關注。

心臟支架被濫用的比例究竟有多大,目前還存有爭議,但一些本不該使用支架的患者被植入支架,卻是包括我國在內的國際共性現象。2012年,在南京舉辦的相關國際會議上,美國、意大利等國的心臟病專家說,幾乎每個國家都存在這一情況,歐洲的比例爲10%~15%,中國則更高。

中國醫療外科植入專業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之前的幾年,我國心臟介入支架手術每年增幅基本處於50%,2008年增幅纔開始放緩。2000年我國心臟介入手術僅2萬例,2011年已增至40.8萬例。

受訪人士稱,支架使用量的增長,與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率增長有關。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被稱爲癌症之後的“第二殺手”,據衛生部門統計,目前全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經超過2.7億。隨着患者羣的擴大,心臟支架手術也越來越多。記者接觸到的北京一家醫院的醫生,每天要做二三十臺心臟支架手術。

北京阜外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記者,對心臟支架的手術費用,國家有明文規定,參與一次治療,主治醫生拿到手的診療費也就是數百元,其他醫護人員更少。但支架本身的價格就複雜了。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個幾毫米大的支架,國產和進口價格懸殊。不久前,山西一位患者術前被告知:國產支架的價格七八千元,進口的數萬元,兩者差別在於殘次率不同。誰也不敢拿生命去賭,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進口支架。

近年來,一些心臟支架生產企業的營銷戰線更是直接到達醫生本人。個別醫院和醫生爲追求經濟利益,爲一些不適宜做支架手術的患者植入了支架。一個支架帶給醫院、醫生的利潤究竟有多大,一些業內人士對此避而不談。

支架使用有隱患,是否濫用難界定

山西臨汾市58歲的患者孫慶平,這些天來輾轉幾家醫院、經過幾位醫生問診後,對於該不該做支架沒了主意:有醫生建議他不僅要做而且要儘快做,有醫生卻說不用管、病情無大礙。

記者接觸到的很多患者,都面臨類似困惑。這種現象看似只是醫患信息不對稱的結果,實際上卻是對醫生醫術、執業理念和醫德的考量。

“心臟支架手術是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術後一般都要配套服用抗凝藥物,這類藥物有引起出血的可能;支架本身也能造成血管堵塞,而且一旦植入就取不出來,給患者帶來的壓力與不便是伴隨其後的。”山西省心腦血管醫院一位專家說。

據介紹,爲將副作用降到最小,目前國際醫學界已經研製出一種可吸收的支架。但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支架使用,仍是很多國家都面臨的難題。

受訪人士認爲,由於涉及誰來判定、判定標準等問題,支架是否濫用較難界定。“手術需要配合造影同時進行,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支架、使用幾個,都需要醫生在極有限的時間裏做出判斷。而這起着決定性作用的極有限時間,對醫生的醫德、醫術是個嚴峻考驗。

除了醫術高低之外,不同的醫生理念也不同。有的醫生認爲需要大修,有的認爲能使它運行就可以,到底哪個是對的,是否存在矯枉過正,不好下結論。由於這些問題太專業,病人本人更是無法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擴大支架使用範圍的現象也存在,我國竟然出現一個患者被植入七八個心臟支架的案例。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專家呂濟源介紹,過去的醫學認爲,患者血管狹窄達到70%就需要放支架,隨着醫學發展,人們發現血管彈性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即使狹窄到了80%,心臟也不缺血,並不需要放支架。

山西省衛生廳專家劉洋介紹,西醫取向過度追求精細、探源、機械的特點已經引起國際醫學界反思,目前更加關注從整體、宏觀上對症治療。很多實例也證明,一些冠心病患者完全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行爲嗜好等來緩解病情,如果適應症不明顯,他們根本不需要在心臟內安放支架。

多措並舉,嚴格管控

受訪人士表示,隨着一系列管控辦法的實施,我國心臟支架濫用已經呈現下降勢頭,使用也更加規範,但治本仍需不遺餘力。

從2007年至今,衛生部相繼出臺多個心血管介入診斷技術相關管理辦法,對實施心臟支架手術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介入診斷項目實施“三準入”。辦法明確要求,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將取得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師名單向全社會公佈,並報衛生部備案,定期組織考覈評估。對不符合要求的,及時取消資質並向社會公佈。

“在三方資質上做出嚴格限制,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心臟支架手術的質量安全保障,實效也很明顯。”劉洋認爲,對心臟支架使用的有效管控,治本之策還要加強醫療從業人員的人文教育。醫學如果專注於具體的操作領域而忽視了對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將會消減整個社會對醫學界的信任,目前相關課程設置在我國醫學院校普遍缺失,應引起重視。

還有受訪人士建議,參照發達國家的做法,對安放支架制訂更加嚴格、更加具體的標準。如新加坡對支架的醫保報銷有嚴格的規定,超過3個支架醫保部門則不予報銷,實施手術的醫生還要向專門機構陳述理由。南京目前已經引入了國際最新的支架使用判斷標準,通過測試患者血流準確判斷一個人心肌是否正常。當地一家醫院使用這一標準後,放支架的病人減少了1/3。不過,目前國內引入這一標準的醫院僅有上百家,測試費用也較高,做一次需要上萬元,醫保報銷部分約不到1/6,很多患者還是難以承受。

此外,業內人士呼籲使用國產支架,降低患者就醫負擔。心臟支架技術需要較大的研發和推廣成本,國外產品目前壟斷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一些醫學專家建議,政府在鼓勵研發、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要進一步提高技術門檻、制定更高標準的質量管理條例。國產支架的競爭力提高了,患者和國家的醫藥負擔也將有所減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