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中西醫之戰“診脈驗孕”約戰沒有輸贏

中西醫之戰“診脈驗孕”約戰沒有輸贏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9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診脈驗孕“比武打擂挑戰賽”發酵了一段時間後,中醫藥管理局終於發話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脈診驗孕”約戰毫無意義,中醫西醫有着不同醫療體系,個別人員發起“脈診驗孕”只能表明對中醫藥學的瞭解不夠。並且隨着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師楊楨宣佈退賽,引發大家重新思考。“脈診驗孕挑戰賽”意義何在?中西醫之爭是否一定要一決高下?

中西醫之戰“診脈驗孕”約戰沒有輸贏

最新進展

涉嫌違反《醫師法》中醫退出

今年9月份,西醫派微博大V、北京積水潭燒傷科醫師“@燒傷超人阿寶”向全國中醫發出挑戰,願出獎金5萬,以隨機盲法測中醫脈診準確率是否能超80%。此後,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師楊楨應戰。就在萬衆期待之下,11月6日,楊楨突然發佈關於“脈診驗孕”的最後聲明“別了,阿寶誌安”,宣佈退出挑戰賽。

對於自己爲何先應戰又“退賽”,楊楨日前在聲明中予以瞭解釋。他稱,自己在諮詢統計學專家和律師後,認爲方案存在缺陷和風險,比如32例樣本數量不夠、王志安代理阿寶缺乏公正等。更重要的一點是,參加診脈驗孕挑戰違反《醫師法》第十四條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的規定。”據瞭解,《醫師法》第十四條規定稱,醫師經註冊後,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註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最後楊楨在微博中以“科學歸科學,醫學歸醫學,娛樂歸娛樂”結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方面負責人5日表示,中西醫作爲兩種醫學科學,有着不同的診療體系,中醫診斷要求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脈診僅僅是中醫診療技術之一。可以看出,“脈診驗孕”的約戰毫無意義。

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共同擔負着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的任務,已經成爲中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徵和顯著優勢。

個別人員發起“脈診驗孕”只能表明對中醫藥學的瞭解不夠,個別中醫人員的應戰也只能表明對中醫藥學的內涵把握不夠,希望相關人員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提高能力服務百姓健康上來,相關媒體更多地把時間放在宣傳主旋律、弘揚正能量上來。

專家觀點

中醫不是單憑脈象判斷懷孕

對於挑戰賽拋出“中醫脈診準確率是否能超80%”的命題,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羅榮城提出異議,隨着胎兒長大,孕婦脈象的跳動、滑動不同,部分有經驗的婦科中醫可以號出,但“診脈”只是一種手段,而中醫注重整體理念,講究望、聞、問、切這“四診”,“診脈”只是中醫診療技術之一,並非全部。

不少人來看中醫,往往認爲中醫就是診脈,不用將自己的病情描述清楚。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四診裏面,其實最重要的是望診,望診所得信息量最大,通過望診,患者的體型體貌、精神狀態甚至是心理性格皆可一望便知;當然光靠望診也不夠,歷代醫家都主張“四診合參”,就是全面完整地收集信息,體現整體思維。

此外,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30人“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以弘揚國醫,扶正祛邪。有幾位“國醫大師”接受媒體採訪時均認爲,現代醫學技術驗孕已非常簡便準確,應以此爲依據,而搭脈只是作爲一種輔助手段。

被評爲第二屆“國醫大師”的江蘇省中醫院婦科主任中醫師夏桂成認爲,“搭脈”是一箇中醫應該具備的素質,“但診斷還是應該要尊重客觀事實,應當要結合現代輔助手段來確認”。

93歲的陝西中醫學院鍼灸學主任醫師郭誠傑指出,假如懷孕3個月,隨着胎兒長大,血液流動心聲就會加大,脈相的跳動、滑動不一樣,通過脈相來確定是否懷孕相對容易一些。“但如果懷孕2個月,就有一部分能診出來,也有一部分診不出來,懷孕時間越短,難度也就越大。”

此外,羅榮城還談到,中醫中的“滑脈”並非專指懷孕,“平人脈滑營衛豐”,即是說,正常人的滑脈,說明他(她)營衛豐盛,是健康的表現。古時醫生判斷是否懷孕,必須綜合評定,比如是已婚女性;夫妻同居;既往月經正常;此次停經四十五天以上;出現典型滑脈;面如桃花,身睏乏力似感冒,小腹、乳房發漲;或已出現噁心嘔吐,才考慮懷孕。婦人在經期或行經前後的三天內、兩次月經的中間即排卵期都可出現滑脈。所以,中醫不是單憑脈象判斷懷孕。

權威聲音

中西醫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將中醫和西醫放在對立面,這個挑戰賽的命題一開始就存在問題,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羅榮城教授指出,中醫和西醫是兩個醫學體系,各自在相應的疾病、相應的領域發揮各自的作用。要讓兩者一決勝負,這不合理。

“我們共同的敵人和對手應是疾病,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取長補短,讓療效最大化纔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羅榮城以腫瘤治療爲例談到,對於腫瘤治療的中西結合,包括分值診斷、中醫的辨證施治,包括普通的病理診斷,普通的引線診斷,到治療多學科的聯手,中醫到西醫對病人的聯合慣例。不管疾病的前期,還是疾病的早期、中期、後期,尤其在腫瘤方面,中醫藥都有他的用武之地。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吳偉康教授也表示,從學科層面來講,中西醫結合,或者中醫跟西醫,並不意味着一個體系對另一個的對抗,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而是我們要提倡和諧地融合,共同爲大家的健康而努力。基於現階段醫學發展的現狀,中西醫結合已在我們國內臨牀治療上成爲一種趨勢。

中醫藥管理局的聲明,表明了政府部門對中西醫之爭的態度,即中西醫之爭,應該把焦點放在如何提高服務能力上。羅榮城也表示,中西醫其實理念不同,但目的還是應該回歸到治病救人方面。中醫固然有許多問題,但仍有許多地方值得西醫借鑑和學習。西醫過分依賴現代科學的儀器。望聞問切往往被醫生忽略了。病人一來,三句過後開單化驗,化驗結果出來後,按指引用藥。用藥指引雖然能一定程度避免錯誤用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醫生的自主性,會缺乏給病人個性治療的方案。

其實無論中醫也好西醫也罷,本質來說都是醫學的一種,醫學的本質是治病,只要把病治好了,造福患者,根本不需要在乎是中醫還是西醫。中醫講求從整體上去探究疾病,從宏觀到微觀,而西醫講求的是從微觀到宏觀。中醫的治療本質來說是通過千百年來的歸納推理得出的結果,西醫的治療則是通過假設實驗得出來的,所以往往會造成原因不明,只能用氣血理論去解釋。

不管怎麼樣,中醫和西醫的共同病人應該是疾病,而不是互相詰難。中醫就如同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中所有的傳統文化一樣,要經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對待中醫,我們應該用中醫辨證論治的觀點看中醫,要看到中醫的優點,也要看到中醫不足。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