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吃出健康:食品中的鈉從哪兒來

吃出健康:食品中的鈉從哪兒來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49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考慮到我國居民鹽(鈉)的攝入量比較高,因此在營養標籤中要求強制標示鈉含量。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有的食品,在標籤上的“配料表”中明明沒有使用食鹽(或者氯化鈉),但營養成分表中鈉含量卻不是“0”,有的甚至還挺高,這些鈉到底從哪兒來?

其實,鈉在各種食品中都是天然存在的。日常我們吃的米麪類、果蔬類、肉蛋奶類等食品,本身都含有鈉,只不過含量有高有低。食品加工過程使用的添加劑中,也含有鈉,如作爲防腐劑使用的苯甲酸鈉、作爲增稠劑的澱粉磷酸酯鈉、作爲酸度調節劑的富馬酸鈉和碳酸鈉、作爲甜味劑的環已基氨基磺酸鈉(即甜蜜素)等,如果加工過程中使用了這些含鈉的添加劑,也會給食品帶來少量鈉。

吃出健康:食品中的鈉從哪兒來

不過,無論是食品本身的鈉,還是來自添加劑的鈉,佔比都非常小。我們日常飲食中要注意的,還是烹調時要適當控制食鹽的使用量,儘量少食用醃製的食品和醬類,如醃肉、醃菜、黃醬等。

另外,根據國家規定,如果食品企業在食品標籤上聲稱“低鈉(低鹽)”“無鈉(無鹽)”等,其鈉含量都有具體要求,如低鈉的要求是鈉含量≤120毫克/100克或100毫升,所以,購買包裝食品時,大家要仔細看標籤,選擇“低鈉”或“無鈉”食品,也是減少鈉攝入的一種好方式。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