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腦癱青年考上博士 善良同桌一諾千金照顧其12年

腦癱青年考上博士 善良同桌一諾千金照顧其12年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51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腦癱青年考上博士 善良同桌一諾千金照顧其12年

提起大奎,父母覺得十分驕傲

自幼腦癱,不會站不會走,他把雙臂架在竹竿上練,一個月磨爛兩雙鞋

9歲學會拄拐,18歲學會騎三輪車,小學、中學、大專……他一路讀到了博士

父親: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他就廢了老師:認識他是我生命中的寶貴財富

腦癱兒“煉成”博士他是真正的鋼鐵

很多人都認爲,腦癱患者是被照顧、被同情的對象。

但是,這一點,在腦癱患者張大奎身上完全不適用。從小學開始,他求學的腳步就再也沒有停止過,現在他是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

一個腦癱兒是如何走上博士之路的?“你想讓別人尊重你,你得給別人尊重你的理由。”這是張大奎的話。

昔日腦癱兒

今日博士研究生

博愛原種場位於焦作市博愛縣南部2公里處,張大奎的父母張守元兩口就住在這裏,養豬和種地,是一家人主要的經濟來源。

張守元的大兒子今年31歲,名叫張大奎,現在是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在讀博士生,這名高材生是一個腦癱患者。

張守元回憶,大奎剛出生時體質就不好,5個月大時發現病症,不到兩歲時,大奎被北京市兒童醫院確診爲核黃疸後遺症,主要表現是小腦機能嚴重受損,運動平衡、肌肉協調功能有較大障礙。

通俗來講,這就是人們說的腦癱。“醫生說只能通過自己鍛鍊,使身體機能部分恢復。”張守元說。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科、碩士一直讀到了博士。

不會站,不會走

就把雙臂架在竹竿上練

昨日下午7時許,河南商報記者聯繫上在北京的張大奎時,他剛下課。張大奎說,他小時候只會在地上爬行,根本不會自己站立。

“從我記事起,父母就在兩棵大樹中間綁上竹竿,讓我雙臂架在上面練習腿力。”張大奎說,幾年後,竹竿換成了繩子,他的腿也在大強度的練習下變得有力了。

張守元還找了一個小推車,把底部拆掉,讓大奎雙腳着地,胳膊架在上面,推他往前走。“他基本上一個月要磨爛兩雙鞋。”張守元說,這種鍛鍊基本沒停過。

在這種情況下,張大奎9歲學會了拄拐,18歲上高中時,學會了騎三輪車。

一輛三輪車,大奎從高中騎到黃河科技大學讀大專,又騎到河南理工大學讀本科、研究生,直到他考上博士去北京,車子沒法帶,纔在那邊又買了一個。

如果不持之以恆他就廢了

張大奎有兩個母親,生母2003年因病去世,現在家裏的是繼母。這兩個母親對他都很好,大奎稱“她們在我心中都很重要”。

大專畢業後,他曾萌生出不想讀書的念頭,但家人果斷地制止了他。張守元說:“讓他讀到頂峯,用知識武裝到牙齒。”

1996年,考慮到孩子的身體條件,張守元提前做了規劃,他拿出一萬多元錢,給大奎買了一臺電腦。而在當時,“萬元戶”還是很多人奮鬥的目標。

張守元的付出惹來了議論。有人說這是瞎折騰,腦癱兒咋培養都不會成氣候。甚至大奎參加高考時,還有學生家長說風涼話。

但是,張守元堅持下來了,大奎也堅持下來了。“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他就廢了。”張守元說。在張守元看來,他的堅持沒有白費:除了大兒子,三個女兒中兩個正在讀碩士,另一個也在準備專升本。

一諾千金好同桌照顧他12年

大奎能走到現在,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程勇。“沒他就沒我的今天,他是我哥。”大奎說。

1990年秋天,大奎轉入博愛縣高廟鄉磚井小學,與程勇成了同桌。那時大奎部分肢體僵硬,右臂和右腿畸形,不能站立,說話不清,連繫鞋帶、扣扣子都需要幫助。

大奎的情形讓小程勇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幫助他。當時誰也不知道,這一幫就是12年。

上小學時,如果張守元夫婦沒有時間,程勇就騎車帶大奎上學。大奎神經敏感,大小便十分頻繁,有時一節課要上三四次廁所,每次都是程勇小心地扶他去。

小學、初中、高中,兩人都是同桌,程勇成了大奎的另一雙腿。後來大奎考上了黃河科技大學,爲了照顧大奎,考試發揮不佳的程勇沒有復讀,也來到了這個學校。老師知道後,又把他們安排成了同桌。上下課、上廁所……程勇和以前一樣幫助着大奎。

印象最深的同學

三分之二的學生都選他

北京理工大學的高波,是大奎的學術英語專業寫作的老師,“他是我從教以來對我影響最深的學生,認識他是我生命中的寶貴財富。”

她曾給班裏學生布置作業,讓大學選出英語課上印象最深的同學是誰,三分之二的學生選擇了張大奎。

2012年元旦,高波在博客中寫了篇文章:《寫給我的No.1學生:Mr。張大奎》,文章裏她摘抄了這些評價:

在我眼裏,他就是我的戰友,因爲我們一樣在不停和自己戰鬥!

他的毅力是我們無人能及的。有時候看到他都能努力去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會讓我們振奮人心!

…………

大奎說,這些評價是他收到的最特別的新年禮物。“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覺舒服的常態,可能在你們看來我走路彆彆扭扭、戰戰兢兢的樣子,但在我已經是很舒服、很正常的事情了,所以我只是做了我想,並且我可以做的事情。”

看重成長機會

理想實現了再說

父親張守元說,兒子到現在一路走來,雖然有過自卑,但隨着學歷的增長、心理的成熟,自信在不斷增強

“一些決定不能完全跳出現在的狀況。”張守元說,只要孩子把對待事情的態度建立在對自己正確的認識上就好,“我認爲這也是一種智慧。”

張大奎說,雖然他現在沒有好的工作,沒有房子,沒有愛人,“但我有一樣很看重的東西,那就是成長的機會。我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自己沒有成長的空間了,那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我有美好的憧憬,包括事業、愛情、家庭。”

張大奎說,生活教會他一個道理:說出來的理想是最不牢靠的。“等有一天你把你內心暗暗滋養很久的理想實現了的時候,再去告訴別人你曾經懷揣過那個理想。不然理想就是空談。”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