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 > 枸杞泡酒怎麼泡

枸杞泡酒怎麼泡

來源:養生科普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枸杞可以直接吃,也可做菜餚,熬粥,泡水,或是曬乾,加工成各種飲料,保健品或是藥酒,枸杞泡酒是很受人歡迎的保健酒,具有極好的滋補功效,那麼枸杞泡酒怎麼泡呢?

枸杞泡酒的步驟

1、選用在50度左右的白酒,或者選擇好的高粱酒,在枸杞和酒的比例上一般是一斤白酒放20到50克枸杞,或者依個人體質或酒量來適當加減用量。

2、在挑選枸杞的時候要注意,枸杞的種類很多,一般最好選擇寧夏枸杞,建議到藥店進行購買。數量的話大概3斤左右即可。枸杞不需要進行過分清洗,以免洗掉本身的藥性。

3、選用一些可以和枸杞搭配的藥材一同泡酒,如人蔘,紅棗等,將所有藥材放入酒中之後,便可以加入冰糖調味,冰糖量根據個人喜好適當增減。

枸杞泡酒怎麼泡

枸杞蟲草酒的泡法

材料:冬蟲夏草10克,枸杞子6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枸杞子,冬蟲夏草洗淨晾乾,放入酒瓶中,用白酒浸泡,封緊瓶蓋,每日振搖1次,半個月後可以開始飲用,每天早晚可以各飲服15到20毫升。

功效:補虛益精,驅寒助陽,適宜於調理腎虛氣喘,或咳嗽聲低,或頭暈目眩,腰膝痠軟,遺精等症。

枸杞泡酒怎麼泡 第2張

芝麻枸杞酒的泡法

材料:炒熟的黑芝麻,生地黃各300克,枸杞子500克,火麻仁150克,酒麴120克,糯米1500克。

做法:將黑芝麻和所有藥材加工粉碎,放置於砂鍋中,加水3000毫升,煮至2000毫升,取汁候冷。將糯米蒸熟,放涼後置於容器中,加入藥汁和酒麴拌勻,密封好容器,將酒瓶放置在保溫處,14日之後啓封,濾掉酒渣,每日飲服3次,每次30到50毫升。

功效:滋肝腎,補精血,適宜於調理肝血不足所導致的腰膝痠軟,遺精,視線模糊,鬚髮早白等症。

枸杞泡酒怎麼泡 第3張

杞菊麥冬酒的泡法

材料:枸杞子50克,麥冬30克,杜仲15克,菊花1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將所有藥材碾碎,放入酒罈中,注入白酒,密封好放置在陰涼處,隔日晃動酒罈兩次。釀製3周後即可飲用,每天早晚各飲用15毫升。

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適宜於調理腰背疼痛,陽痿遺精,頭暈目眩,視線模糊等症。

枸杞泡酒怎麼泡 第4張

枸杞可以直接吃,也可做菜餚,熬粥,泡水,或是曬乾,加工成各種飲料,保健品或是藥酒,枸杞泡酒是很受人歡迎的保健酒,具有極好的滋補功效,那麼枸杞泡酒怎麼泡呢?

杞菊地術酒的泡法

材料:枸杞子120克,生地黃200克,白朮150克,五加皮100克,菊花80克,甘草60克,糯米3000克,細曲250克。

做法:將細曲研爲粗末,其他藥材加工研碎放置在砂鍋中,加水煮至4000毫升左右,去渣取汁,倒入酒罈中,將糯米洗淨煮熟,冷卻後放入細曲末,然後倒入酒罈中,同藥汁一起攪拌均勻,加蓋密封,放置於保溫處,21天后取出,去掉酒渣,可三餐時佐膳飲服。

功效:養肝明目,滋陰補腎,健脾和胃,適宜於調理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兩足無力,筋骨痠痛,肢體麻木不仁,頭暈眼花,雙目乾澀,視線模糊,視力減退,迎風流淚,鬚髮早白,脾胃氣虛所致的食慾缺乏,胸腹脹滿,便溏泄瀉等症。

枸杞泡酒怎麼泡 第5張

益陰酒的做法

材料:女貞子60克,枸杞子60克,生地黃30克,胡麻仁60克,冰糖100克,白酒2000毫升。

做法:將胡麻仁水浸,去掉浮物,洗淨後蒸煮研爛,女貞子,枸杞子,生地黃搗碎,同胡麻仁同用細紗布袋包好,紮緊口袋備用,將冰糖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文火加熱融化,趁熱用乾淨細紗布過濾一遍,將白酒裝入小罈子中,放入藥袋,放置於爐上用文火煮沸,待冷卻後密封,置放於陰涼處,隔日搖動數次,14日後開封,去掉藥袋,加入冰糖和500毫升涼開水攪拌均勻,靜置過濾,每日早,中,晚各空腹飲用10到20毫升。

功效:滋陰補血,烏須黑髮,延年益壽。適宜於調理肝腎陰血虧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兩眼乾澀,視線模糊,視力下降,耳鳴失聰,鬚髮早白,頭髮稀疏脫落,老年習慣性便祕等。

枸杞泡酒怎麼泡 第6張

杞菊地冬酒的做法

材料:枸杞子40克,菊花40克,生地黃30克,麥冬30克,冰糖6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將生地黃,麥冬搗碎,枸杞子拍爛,同菊花共裝入細紗布袋,紮緊口備用;冰糖放入鍋中,加適量水開火融化,視其將變成黃色時,乘熱用乾淨紗布過濾一遍,將酒倒入酒罈內,放入藥袋,加蓋密封,置放於陰涼乾燥處。每日搖動數次,14日以後開封,去掉藥袋,加入冰糖和800毫升涼開水攪拌均勻,靜置過濾後飲用,每天早晚各溫飲10到20毫升。

功效:滋陰補腎,養肝明目,適宜於調理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兩眼乾澀,視力減退,視線模糊,迎風流淚,精液稀少,盜汗遺精,乾咳少痰,消渴便結等症。

枸杞泡酒怎麼泡 第7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